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专题  > 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和道路运输安全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龙湾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阶段性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8-03-16 16:2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安监局

龙湾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阶段性工作总结

 

我区作为全省危化品重点县市区之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减企增安”为目标,聚焦源头管控,强化齐抓共管,通过部门间“1+X”综合治理,有效强化对危化品安全事故风险管控,切实提升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初步形成了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体系。截至2017年底,全区现有危化品从业单位97家,其中危化品生产、使用(许可)企业从23家减至13家、有储存经营(含仓储、加油站)企业从28家减至22家、票据贸易企业62家,危化品生产、使用(许可)、储存经营(不含加油站)企业总数约占全市三分之一。

一、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

自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区迅速召开动员会议,并制定《龙湾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和《龙湾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任务分工及进度计划图》,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工作职责和工作进度时间表,各牵头部门根据区实施方案进一步制定本行业的子方案,全面深入开展危化品领域安全综合治理工作。

(一)完善危化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我区已建立危化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成员单位,并于2017年10月18日首次召开了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当前危化品安全管理重点工作。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会商危化品安全监管领域遇到的新问题,商讨新方法,切实加强了部门协作,实现了部门间的优势互补,初步形成“1+X”的综合治理格局,及时有效实施安全监管,并将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形成了危化品安全监管的整体合力。二是强化部门安全监管。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职责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123号),进一步强化部门安全管理职责,推进有关成员单位抓紧依法依规制定危化品安全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有力推进成员单位清单制定工作。三是依法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去年6月份,我区在全省率先推出安全承诺公告制度,截至12月底,全区所有危化生产企业已经实施安全承诺公告制度,进一步强化内部安全责任,集聚外部监管合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以社会监督倒逼企业主动落实主体责任,初步实现了“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从源头上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同时,我区进一步加强危化品企业执法检查,依法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自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已对危化企业执法检查85家次,责令限期整改36家次,排查安全隐患319处,停产停业整改7家,已完成36家次整改,消除事故隐患319条,隐患整改率100%,立案处罚6家,罚款27.48万元,关闭危化生产企业2家、注销危化生产许可证5家、关闭储存经营(含加油站)企业6家。

(二)构建危化品安全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借助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在我区试点的契机,在全市率先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将我区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信息录入平台数据库,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完善危险化学品基础数据库,并在我区重点危化企业温州市丰福油漆材料有限公司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对该公司运行情况实施远程实时视频监管,市局于去年12月在我区召开平台建设现场会,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三)提升危化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一是严格市场准入。按照我区化工规划,辖区内不再新增危化品生产和市场外的储存经营企业,全面实施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建设,推进辖区内油漆经营企业进市场工作,所有进驻市场经营油漆企业由区安监局发放带储存经营许可证,企业凭许可证开展经营。二是积极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针对辖区内危化企业多、产业结构层次低、实际情况复杂的现状,我区因地制宜在3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先行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打造好样板后再全面推进,切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三是强化部门协作管理。针对辖区内中航油温州分公司输油管线,我区发改局积极组织开展输油管线安全综合治理,强化管线沿线安全治理,新发现安全隐患3处,区政府于去年底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现场协调会进行联合研判,全面消除隐患确保管线运行安全。区环保局将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纳入环境综合执法范围,强化危废管理,督促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全区化工、电镀等行业危废产生单位开展全面检查,去年共检查企业218家次、限期整改12家、立案11起、罚款24.69万元、查封、扣押18家,及时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市运管三大队着重加强危化品运输安全监管,通过监管平台依托科技手段检查危货运输车辆的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和管理,严查危货运输车辆未经许可从事道路运输行为和从业人员无从业资格证上岗作业,实行安全生产定向联系重点企业制度,规范危货运输企业的经营行为管理,督促运输企业和危险货物托运人认真履行风险告知义务等,帮助指导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企业法人主体责任。四是强化危化品领域联合“打非”。通过安监、公安、市场监管、运管、商务等部门联合,强化危化品领域“打非”力度,联合打击取缔了黄石、坦头、金岙等4处非法加油站点,查扣涉嫌非法加油站点活动车辆6辆,查处了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仓库,共查获危化品1900多桶、约27吨,立案处罚10万元。查获非法烟花爆竹1000多箱,行政拘留10人,刑事拘留2人。

(四)提升危化品安全保障能力。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区依托中石化状元油库,成立了区危化品专职应急救援队,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危化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推进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责任险工作,2017年有2家危化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投保员工81人、投保金额1620万元、保费3.24万元。同时,开展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免费培训,有效提升企业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当前,我区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虽然政府层面做了不少的宣传工作,但企业和群众对参与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热情不高,企业开展综合治理的氛围不浓,甚至于消极对待,综合治理工作呈现“政府热、企业冷”的现象,接下来我区将继续紧紧围绕“减企增安”这个目标,以深入开展危化品领域“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为载体,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一)紧抓主线,统筹发展。以危化品领域安全综合整治为主线,紧紧抓住整治这个牛鼻子,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进一步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落地生根。加强安全生产能力素质建设,提高监管队伍能力、从业人员素质和综合保障水平,构筑立体化、全方位的群防群治安全体系,从而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全区危化品安全生产水平。

(二)严格标准,优化布局。一是重点推进浙南科技城范围内的危化企业整治,确保到2020年底前,不符合整治要求的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一律关闭。二是按照“关闭一批、集聚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危化企业“减企增安”,做好危化企业转移工作。三是依据我区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要求,遵循“适度控制、有序退出”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辖区内保留的危化企业布局,切实提升危化企业安全水平。

(三)深化整治,强化监管。一是深入开展“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在前期“大起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治本”意识,充分运用市综合信息平台,深入推进“大整治”活动,确保危化企业安全生产“大提升”。二是继续深化“1+X”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危化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平台作用,强化部门协作,扩大参与范围,形成部门联动,深化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监管。三是强化监管,重拳治理。严厉打击危化品领域非法违法行为,严格落实事故前追刑责机制,依法严惩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彻底治理一批重大事故隐患,淘汰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高危行业企业,优化提升一批存量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四是深入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切实解决危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进一步夯实危化企业安全基础,切实提升危化企业本质安全,确保危化企业安全形势稳定。五是探索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绿色化工企业。在“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危化企业安全管理,探索开展安全管理区块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危化企业安全水平,最终将危化企业建设成为安全和谐的绿色生态化工企业。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