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数千家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江一带,低、小、散现象突出,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但随着经济下行,安全投入减少,技术装备更新升级延缓。特殊的县情带来的安全生产压力巨大,经前期的调研走访,永嘉县应急管理局下定决心,针对涉燃爆粉尘作业场所、泵阀表面处理的热喷涂作业场所以及产业衍生的危化品使用企业进行重点整治,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不断提升辖区小微企业的本质安全,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针对问题隐患精准发力。
一是督促小微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首先,两次专题召开小微企业整治工作推进会,属地镇街、企业负责人和管理员共5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邀请专家开展安全管理知识讲座。其次,统一制作印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书》和《安全监管责任单位》模板,逐一明确企业安全监管、消防安全、燃气安全、建设工程安全等监管责任单位并在醒目位置张贴公示,明确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再次,印发《关于开展全县涉燃爆粉尘企业大检查大整治的通知》、《关于对喷涂作业场所开展安全隐患整治的通知》和《关于要求电镀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相互检查的通知》等有关通知,要求通过各相关行业协会安全工作会议、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深度解读。从次,组织从业人员观看警示教育片,并通过在《今日永嘉》报开设曝光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专项行动要求。最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诚信意识。进一步落实“红黑名单”及其管理制度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梳理并编制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及时比对国家和省下发的红黑名单并将结果反馈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落实安全生产领域联合奖惩。
二是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风险排查管控和隐患治理的实效性。积极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聘请专家指导、协助示范点企业梳理风险隐患管控措施和排查标准、检查频次、责任人员,登记风险点400余处,登记岗位数1600个,风险点管控任务清单1400多条。
三是健全小微企业动态信息数据台账。一方面建立重点镇街领导班子、应急局班子成员和科室挂钩联系涉小微企业整治制度,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小微企业的动态排查,及时掌握企业新(改、扩)建、关停、搬迁等变化情况。另一方面进一步督促隐患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动态信息数据台账,做到“一地一册、一企一表、一隐患一措施”。
四是分类深度推进专项隐患排查。分类对全县小微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掌握底数,并邀请专家逐家上门指导服务,排查出隐患问题所在,对高危“小微企业”作业场所重点部位、环节、装置及时进行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完善技术防范措施。截止日前,排查了涉尘企业117家,共发现隐患351条,已整改隐患316条。检查危化品使用企业422家,查处隐患1242条,已整改714条。
二、针对突出违法行为精准发力。
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突出重点检查工矿商贸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数量,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主要种类等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检查金属冶炼企业燃气使用、喷涂作业和燃爆粉尘企业的建筑物、除尘系统、防火防爆、粉尘清理等环节。切实做到边排查边整治,督改结合。
截至目前,涉燃爆粉尘作业场所专项整治,打击了36处无证加工点,关闭取缔不具备安全条件企业5家,责令停业停产整顿8家,立案处罚12家;热喷涂企业整治,关闭取缔3家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的热喷涂企业,有8家企业已通过整改方案和设计图纸的会审,现处于积极的整改中;危化品使用单位安全隐患深度排查整治,责令停产停业25家,立案处罚12家。
依法严肃查处“小微企业”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促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监管成效,有效遏制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针对监管盲点精准发力。
一是严格把关准入制度。对新创办粉尘企业除要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行业规范、技术规范要求外,还要按照事故防范和总量控制的要求,严格控制与永嘉县域产业无配套企业从事抛光作业,对专门从事抛光作业的企业原则上不准于设立。对排查出来的热喷涂、电镀等其他小微,结合永嘉实际情况,要求各企业严格按照规范标准重新进行设计,并出具整改方案,严格按照“三方会审制度”进行规范整治、提升。
二是“三色”预警持续发力。根据小微企业场所视频监控发现现场作业情况和危险程度,计入不良记录,实行“红、橙、黄”三色预警管理。一次黄色预警,要求立即予以整改;一次“橙色”记录,予以停产停业整顿;一次“红色”记录,立即予以停产停业整顿;一个季度不良记录累计超三次的,予以关闭。
三是建立小微企业“精准化”监管平台。永嘉县建立三级监管平台,涉尘企业、危化生产企业、加油站、有限空间和喷涂作业等高危企业均安装了“视频监控”和“智慧用电系统”,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了监控中心,县应急管理局建立“精准监管”监控平台。同时将作业场所全部接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实现24小时托管服务。第三方应设立专门班组,对作业场所进行24小时巡查和监控设备维护,对违规企业及时提醒,并在每周将情况汇总上报,为部门执法提供精准依据。各有关人员可以在监控平台和手机APP上随时查看企业的安全生产状态,及时制止企业违章违规行为,真正实现高危小微企业“精准监管”。
四是健全企业互查、三级巡查、回头查制度。明确监管职责,实施企业、乡镇、县应急管理局三级巡查制度。各小微企业对照《安全检查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问题隐患,县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展相互检查,各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中心要对互查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上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要坚决落实停产整改措施,并进行挂牌整改督办;对涉嫌非法违法生产的,要一律依法关闭取缔。县应急管理局督促乡镇(街道)开展小微高危企业集中整治工作“回头查”,认真查漏补缺,完善相关制度和监管措施,要建立健全常态化“打非治违”工作和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