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瓯海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上级部署,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基本形成了“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的工作格局。1-11月,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12起、死亡11人,同比分别下降50%和26.7%,工矿商贸领域未发生亡人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2019年瓯海区重点强化六大能力,强化应急管理能力、打造应急管理铁军:
一、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一是抓责任体系。依托“1+X”专委会制度,强化专业委员会作用,牵头抓好安全生产责任书的修订,明确区政府领导、部门、镇街安全生产责任,由区长与各分管副区长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区委、区政府与镇街(开发区)、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二是抓特色考核。按照“一季一小考、年终一大考”的办法,继续采取动态定制和个性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进行动态排名,重奖重罚,并强化末位“黄牌”警示制度,有效推进镇街(开发区)安全生产属地责任落实。三是抓末梢管理。基于“安监云”积累的大量绩效数据,按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网格监管责任落实、社会化服务水平、信息化应用水平等四个维度17项指标进行综合自动排名,每季筛选出排名末十位的最差网格予以全区通报,并列为挂牌整治区域,倒逼网格积极履职。履职不到位的网格从第一季度的312个减少至第三季度的17个,最差网格的起评分从第一季度的50.3分提升至第三季度的92.7分,安全生产形势有效好转。彻底改变了安全生产“上热下冷”的状况,实现了网格干部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二、深化隐患专项治理。一是聚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在全市开展的“安全生产七大攻坚战”基础上,该区自我加压,将重点领域拓展为13个,开展城市安全“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有效整治了一大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全面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通过召开专项部署会、推进会、风险会商研判会,以及开展联合执法或组团式服务等方式,督促推进整治工作,全市小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当日报告和管控工作在瓯海试点。部署平安护航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战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强力推进道路交通、工矿商贸、消防安全、水上安全、建筑施工、危爆物品、自然灾害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时期(国庆期间)无事故发生。二是聚焦重点区域挂牌整治。对隐患排查治理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实施挂牌整治,2019年共挂牌督办工矿商贸企业14家(其中省级挂牌督办1处,市级挂牌督办2家,区级挂牌督办11家),道路交通领域14处(其中省级挂牌督办1处,市级挂牌督办1处,区级挂牌督办12处),除省级挂牌的1家企业未验收和道路交通的2处区级挂牌因道路建设原因要延迟验收外,其他均已验收核销。同时,对潘凤村等11个小微企业多、违章建筑多的重点隐患区域进行挂牌整治,计划在2020年5月底前整治完毕并验收。三是聚焦防汛隐患重点整治。重点针对防汛准备工作、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和重点行业隐患排查等内容,强化镇街全面自查和部门专项督查,切实落实隐患整改,对不认真排查隐患和隐患整改治理不力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2019年,已完成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47处,验收20处;完成危旧房排查13786户,出具鉴定报告534份(1528间),完成市系统外农村C、D级危房治理462户,治理新增城乡危房80户(治理率100%),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6户(完成率100%);整治山塘水库等安全隐患14处,推进省百项千亿项目温州市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完成投资35445万元,完成率118.15%。
三、优化安全服务供给。一是首创安全生产在线培训。依托“安监云”平台,通过线上服务,实现安全生产培训报名到取证6个环节“一网运行”,全程“零距离”“零跑腿”“零费用”。据统计,“云培训”每年可为全区节约财政支出228万元,减少企业员工跑腿10万次以上,培训能力从每年的300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1.2万余人。二是首创中介机构网格化服务。通过“云平台”的“云”前筛选、“云”中管控、“云”后评价等功能,细化量化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标准,有效管控中介机构服务行为,为辖区内的安全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供给。截至目前,共有17家中介机构入驻“云平台”开展服务,其中注安师57名,其他安全服务人员150余名,现行服务企业4098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68.87%,共排查、整改隐患37274条,安全服务成效显著。三是首创特种作业在线服务。打造特种作业在线服务平台,将分散在社会上的持证电工、焊工、空调安装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整合筛选入驻平台,个性化制定服务流程、费用、标准及安全操作事项,用户只要一键下单,特种作业人员就可以通过平台在线抢单提供服务。该平台8月份在新桥街道试运行以来,已有平台用户38868名,收录各类特种作业人员140名,实现业务服务三百余次。切实解决了特种作业服务信息不对称、服务不便捷、易引发事故的现状。
四、提升依法治理能力。一是强化信息引导,探索精准执法。依托安监云平台,推行“线上巡查+线下执法”的靶向定位云执法,根据最差网格筛选结果,把近6个月隐患排查数低于全区平均数50%的隐患排查异常网格作为线下执法重点区域,以此拓展案件线索来源,全面提升执法效率,实现精准监管。2019年以来,已根据筛选结果对54个安全生产状况异常的网格共1069家企业开展掌上执法,共立案查处230个,罚款630万元,分别同比上升130%和109%。二是强化基层服务,探索示范执法。在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工序行业领域开展示范性执法活动,主动邀请同类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应急管理服务中心执法人员到执法现场学习观摩,通过“解剖式”执法检查和现场施教,帮助企业提高隐患排查能力,引导基层执法队伍提升执法水平,受到了各方好评。2019年共组织开展5次“示范性”执法活动,150余名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70余人次应急管理干部参与示范性执法。三是强化流程再造,探索数字执法。主动探索执法工作数字化改革,全程再造执法流程,将涉及执法审批的16项工作流程全部实现数字化改造,处罚系统全面对接平台审批,实现无纸化办案、电子化盖章,大大提升了办案效率,同时倒逼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行为,也有效避免干扰执法现象的发生,让执法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据统计,数字执法每年至少可让办案人员少跑腿1000次以上,真正实现执法办案审批零跑腿。四是强化制度创新,探索规范执法。针对涉刑危险物品难以及时处置的问题,瓯海区应急管理局主动对接公检法联合出台《瓯海区涉刑危险物品先行处置办法(暂行)》,为危险物品领域打非治违解除后顾之忧,并被市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打击涉危案件,共查处涉危案件49起,罚款301万元,追刑责2人,查获非法危化品60.68吨,打非治违工作位列全市第一。
五、强化应急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理顺应急体制机制。机构改革后,我区村社调整和单位职责发生变化,根据《温州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强化应急预案的重新修订,建立以1个区级总体应急预案、40个区级专项预案、若干个区部门预案以及镇街(开发区)、村居、企业、学校等配套预案的四级预案管理体系。目前,已完成4个专项预案和14个镇街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其他预案的修订工作正在陆续进行中。二是进一步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全面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突出人性化服务,在安监云应用平台建立区避灾安置场所卫星定位导航功能。2019年成功创建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22个,并已通过市里验收。备齐防汛装备和森林消防装备,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指导,建立从上至下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三是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全区已建成应急救援队伍23支,其中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1支,突出应急救援队伍2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5支,社会救援力量5支,基本形成以综合应急队伍为主体,专业应急队伍为支撑,社会志愿者应急队伍为协助的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宣传和演练活动,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定期开展社会应急联动模拟。截至目前,已组织区级应急演练4场次,参演人数400余人次;各镇街(开发区)管辖内企业开展应急演练3640场次,参演人数17万余人次。四是进一步加强预警信息共享。强化水雨情、气象预报预警等信息共享,做好水雨情监测系统、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洪水风险图管理系统、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和设备的维护管理,保障运转正常,为领导防汛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今年汛期,共发布水雨情简报35期。
六、探索数据治理模式。一是首创安全生产数字化监管。依托“安监云”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采用大数据分析,创新实施“安全生产云培训”、“风险隐患云管控”、“中介机构云服务”、“在线监管云巡查”、“最差网格云筛选”、“特种作业云供给”、“安全服务云评价”、“靶向定位云执法”等八大“云”系列监管模式,全区工矿商贸领域事故防控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工矿商贸行业事故亡人数从2016年的11人、2017年的8人,下降到2018年至今的1人。以上做法还得到了冯飞常务副省长以及市、区领导的批示肯定,并在全省交流推广。二是抓牢减灾防灾末端管理。以打造“快速反应、全面联动、科学应对、高效运行”的项目目标,开发应用“减灾云”,以平台为载体分级分类组建各类工作责任网,包括数据报送、巡查排险、资源管理、灾害治理等模块,全面理清减灾防灾工作的责任分工,强化减灾救灾工作的末梢管理,推进减灾防灾领域数字化应用水平。如防台期间,通过可视化大屏可以对责任人员、相关数据、人员转移、工作动态、救援力量分布、物资储备分布等情况实时掌握,为领导精准分析决策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打造机关内部“一次不跑”。以“流程优、零跑腿、时间减、 无纸化”原则,基于“浙政钉”组织架构探索建立瓯海区应急管理局办公云系统,打造人、财、物的数字化管控模式,实现公文收发流转、重点工作督办、执法案卷审批、机关干部个人事务等审批“掌上办”,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如温瓯安委〔2019〕7号文件,从流程发起至曾瑞华区长签发,由原有手签模式的至少2天缩短到36分钟。
2019年工作成效显著、考核结果有益,在2020年还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万众一心加油干,实现应急管理八大工程,开篇布局、积极入轨、尽职尽责,力争2020年走出新路子、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