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应急委

关于开展温州市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十个一”建设暨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1-29 11:3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市应急管理局

温应急委办〔2022〕8号

各县(市、区)、海经区应急委办:

为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社区应急自救能力,根据市现代社区建设暨“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和《全省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应急人事〔2022〕106号)要求,决定开展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十个一”建设暨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和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聚焦社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城乡社区应急体系变革重塑,有效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基层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温州经验。

二、实施方案

今年计划在全市开展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十个一”建设试点工作。试点社区名额分配为:各县(市、区)3个、海经区1个,采取县级申报、市级复核的方式择优选拔(市应急管理局联系人:苏志男,联系电话:17815776337)。其中,根据《通知》要求,瓯海区潘桥街道林桥头社区作为省级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由市应急管理局会同瓯海区实施,尤其要发挥下派该社区指导员的业务优势,全力完成试点任务。具体工作推进如下:

1.7月15日前,制定全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范《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十个一”建设标准》;

2.7月20日前,各地上报温州市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十个一”建设工作试点社区名单;

3.8月31日前,瓯海区潘桥街道林桥头社区作为省级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争取完成市本级验收,形成总结材料;

4.9月30日前,全市各地要争取完成温州市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十个一”建设工作试点社区的县级验收。2022年11月30日前,争取完成市级验收;

5.12月30日前,完成3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

三、建设内容

(一)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各社区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明确相关成员工作职责,构建社区“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网格员”两级网络。领导小组中择优选配应急管理员,负责开展社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实行社区应急管理员面上统筹、多名责任人分领域负责、网格长和网格员分区域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行联片包村机制,在防汛防台、除险保安等重大任务中,确保每个乡镇(街道)有一名县处级领导包联、每个社区(村居)有一名乡镇领导包联、每个危险区域有一名社区(村居)干部或党员包联。推动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服务常态化,亮明身份、编入网格、开展服务,战时就地入列。

(二)建立一支应急队伍。各社区要整合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各类人员,组建一支应急救援队伍。队员数量按常住人口2%比例确定且不少于30人,明确各岗位职责、联络方式和集结地点等。日常由社区统筹训练,并统一标识,制定年度培训、演练计划,配备必要装备、设备和器材。推进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全覆盖,探索城镇“135应急救援圈”和社区“15分钟救援圈”建设。深化社会应急联动机制,推动社区和网格全面嵌入县乡应急指挥联动,建立社区紧急信息报送制度,实行战时响应和“吹哨”叫应机制。

(三)确定一名应急管理员。应急管理员原则上由社区主要负责人或网格员担任,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传递社区应急信息、传达应急工作部署和预警信息、做好应急知识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工作。社区要建立信息报送机制,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制度、渠道和方法。

(四)编制一份应急手册。各社区要结合辖区易发突发事件特点,参照全市统一标准模板编制综合性“多案合一”应急手册。重点突出应急管理组织、指挥程序、救援力量和资源配置,做到简练、明确、通俗、易懂。要确保责任人熟知应急手册,群众熟知主要内容,定期组织演练,推动演练向网格延伸,并不断完善应急手册实用性。

(五)掌握一本应急花名册。各社区要掌握各类应急特需花名册,确保应急处置时第一时间掌握线索,进行针对性部署,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和救援人员花名册,各类老弱病残孤、军烈属等特殊群体的花名册,各类风险隐患点、重要设施花名册等。

(六)绘制一副逃生线路图。科学绘制一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逃生线路图,明确常用的自救方法和疏散要求。线路图标挂在各楼层及重点场所醒目位置,并在相关实地设置逃生方向等明确标识。同时加快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数字化成果向社区延伸,推动逃生线路图转化为防汛防台在线、森林防灭火在线、消防安全风险防控和救援指挥应用、智慧应急一张图等应用场景。

(七)储备一批应急物资装备。要设置专门储藏室,储备应对各类一般级别突发事件的应急装备、设备、器材、物资和药品。设置应急宣传教育园地,宣传应急管理知识、公布各类预警预报信息。按标准配备小型发电机、带动力排水泵等相应应急装备,立足打早打小,满足日常消防需求。规范应急救援物资购置、仓储、调拨、轮换、使用等管理办法,建立区域共建共享协调保障机制。

(八)配备一套应急通信设备。各社区按根据社会公众实际需求,安装若干套预警广播,功率要符合周知范围要求;配备若干部手持扩音器,并加强日常维护,确保应急时即时可用。受灾后易造成通讯中断社区应根据需要配置卫星电话。

(九)建设一处避灾安置场所。每个社区至少建设1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每个场所至少能够安置50人以上、面积150平方米以上。场所外悬挂标志牌,主要道路设置避灾场所指示牌和转移路线图,场所内悬挂各类规章制度。

(十)制定一张应急培训清单。制定并及时更新人员清单、业务知识清单,健全社区应急管理人员和网格员培训体系。分批分类开展轮训,实现知识、能力全覆盖培训,全面提升一线人员事故防控、灾害防治、应急处突方面履职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社区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基层治理体系、党建统领网格智治、现代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将这项工作作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为抓手,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克服困难,科学施策,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尤其是未列入本次试点社区,也要在10月底前完成一支30人应急突击队伍的组建任务。

(二)强化工作统筹。各地要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统筹职能,借力应急委、安委会、减灾委等各成员单位开展社区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综合体系。要充分认识当前各类社区的差异性,统筹兼顾各种问题,尤其要争取财政支持。要结合“防汛防台50条措施”“遏制较大以上事故30条措施”的贯彻落实,吸收社区、网格在疫情防控中的成熟经验,有效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

(三)加强工作指导。市、县两级应急管理干部要深入一线,大力支持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加强现场指导和帮带,主动协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组织乡镇(街道)、社区开展互评互学,促进基层社区“十个一”建设任务又快友好完成。将社区应急体系建设与日常风险隐患排查、助企“三服务”、安全生产“五进”、党员主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业务工作与社区体系建设双促进。

附件: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十个一”建设标准

温州市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7月15日


附件

社区应急体系改革“十个一”建设标准

序号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和标准

1

一个领导小组

1.组长由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明确相关成员及工作职责;

2.制定社区应急管理职责清单,厘清社区与镇街的应急管理职能边界;

3.制定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工作检查清单、评价清单,探索建立责任考评体系,推动履职清单化、规范化;

4.实行1名社区应急管理员面上统筹、多名责任人分领域负责、网格长和网格员分区域排查、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社区“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网格员”两级工作网络。

2

一支应急队伍

1.按常住人口2%的比例确定,人数不少于30人;

2.配备一定数量的装备、设备和器材;

3.明确队长、副队长,集中地点,工作职责,联络方式等;

4.统一标识,制定年度培训、演练计划;

5.深化社会应急联动机制,推动社区和网格全面嵌入县乡应急指挥联动,探索推动城镇“135应急救援圈”和社区“15分钟救援圈”建设;

6.建立社区紧急信息报送制度,一般灾情社区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较大以上灾害,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上报,实行战时响应和“吹哨”叫应机制。

3

一名应急管理员

1.应急管理员原则由社区主要负责人或网格员担任,公布信息员的个人资料及联系方式、明确职责。

2.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制度、渠道和方法;

3.主要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传递社区应急信息、传达应急工作部署和预警信息、做好应急知识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工作。

4

一份应急手册

1.编制综合性“多案合一”应急手册,经常性开展应急演练,推动演练向网格延伸;

2.内容根据当地经常发生突发事件的种类确定,基本达到全覆盖;

3.内容突出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指挥程序,救援力量和资源;

4.应急手册公示在公开栏、办公场所的醒目位置;

5.责任人熟知应急手册,群众熟知主要内容。定期组织经常性演练,不断完善应急手册实用性。

5

一本应急花名册

1.各类特殊群体的花名册(具体姓名、分布区域、联系方式);

2.各类风险隐患点、重要设施花名册(分布地点、等级、责任人;

3.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和救援人员花名册(姓名、住址、联系方法)。

6

一副逃生线路图

1.明确常用的自救方法和疏散要求;

2.逃生线路图标挂在各楼层及重点场所醒目位置,并在相关实地设置逃生方向等明确标识;

7

一批应急物资装备

1.储藏室设有门牌标识;

2.储备应对各类一般级别突发事件的应急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共计20种以上);

3.应急宣传教育园地,宣传应急管理各种知识和公布各类应急预报、预警信息等;

4.微型消防站按标准配备小型发电机、带动力排水泵等相应应急装备,满足日常消防需求。

7

一套应急通信设备

1.各社区按需求安装若干套预警广播,功率要达到广播距离、范围等要求;

2.按需求配备若干部手持扩音器,加强日常充电等维护,确保应急时使用;

3.受灾后无法确保应急通信畅通的社区配置一部卫星电话。

9

一处避灾安置场所

1.至少建设1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

2.各场所要求安置50人以上、面积150平方米以上;

3.场所外悬挂标志牌,主要道路设置避灾场所指示牌和转移路线图,场所内悬挂各类规章制度。

10

一张应急培训清单

1.制定应急管理人员和网格员必修、选修的培训清单;

2.通过线上、线下分批分类轮训,实现相关政策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培训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