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聚焦关口前移,提升源头管控。构建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面推进风险评估与主动预防机制,通过分类登记摸清家底,实行分类管理强化督查,大力推进分类整治,实现以摸底辨识、风险防控、评估预警和排查治理为过程的全闭环管理,将安全生产作为前置条件强化源头治理。
二要聚焦关键节点,彻查事故隐患。坚持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为准则,以隧洞、爆破、深基坑、高边坡等重大危险源、未完成除险加固的小型水库和监管力量薄弱的小山塘为监控重点,落实三个责任人制度以及预测预报、调度运行、应急抢险“三项措施”,排查梳理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全面摸清安全生产风险底数。截至目前,共排查出水利工程一般安全隐患23处37项,均已实现闭环销号。
三要聚焦隐患“回头看”,确保闭环整改。成立安全生产“回头看”督导组,通过问诊、问效、问责的方式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全流程跟踪,督导水利经营单位切实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确保“回头看”工作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四要聚焦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模式。以数字赋能推进安全监管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对重点水利建设工程开展安装实时监控,推进数字化改革与水利工程安全生产融合发展,对大荆溪分洪工程开展在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智慧监管平台试点工作,实时掌握工程安全和管理动态,搭建安全生产智能预警处理体系。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每季度对全市在建水利工程开展标化督查,并及时完成隐患整改工作,形成反馈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