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36/2023-00003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应急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3-02-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温州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 ||||
|
||||
一、2022年度工作总结 温州市应急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应急管理部工作部署,围绕“两大整治”,突出“六大重点”,聚焦“七张问题清单”,全方位推进“喜迎党的二十大·除险保安”系列行动,有效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重大风险,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22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起数、亡人数,与前三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26.5%和31.1%;七张问题清单(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指数评价列全省第一。 (一)聚焦生产安全,有效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强化排查督导。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3030”闭环机制,累计发布17批“3030”重点问题288个,按期完成整治276个,二次交办整治完成12个。完善安全生产大检查机制,制定实施《温州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同步开展“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累计督导生产经营性单位和场所410余个,发现问题隐患695项。落实提示、督办、警示全链条风险闭环机制,会商研判55次、隐患交办23次、风险提示20次个、问题督办6次。推动市县乡三级联动解决城镇燃气管道无证经营、苍南三澳核电台汛避险、轨道交通桥下空间利用等隐患问题。二是强化重点整治。紧盯8大领域安全隐患,全面推动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如危化品领域推进重大危险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全市21家重大危险源企业100%配备移动端;全面落实安全包保责任制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动态监测预警常态化机制,开展2轮重大危险源专项督导检查,排查出事故隐患448条,推动22家重大危险源企业落实“一企一策”整改提升。工矿领域深入开展工贸行业25项重点检查事项执法检查和隐患清零行动;深入推进全市企业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线上线下共计免费培训企业员工103.6万人次,位列全省第一。三是强化难点攻坚。紧扣“七张问题清单”,制定“重大安全生产清单”工作分机制,建立市级重大安全生产问题主动报送机制。截至目前,全市省级重大安全生产清单存量问题36个(其中市级牵头整改23个,县级牵头整改13个),问题整改率66.6%;市级重大安全生产存量问题163个,已办结问题149个。其中,“压力燃气管道未定期检测”整改案例成功入选省委七张问题清单第三季度示范案例,小流域山洪治理工作获徐文光常务副省长批示肯定。以“除险保安”四大行动为载体,实施全领域、全链条、全方位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累计排查发现问题隐患268万余条,整改率99.95%。推动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圆满收官,338项年度任务、市县两级8502项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全部完成,进一步提升全市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聚焦防灾减灾,推进基层能力跃升。一是健全防灾减灾机制。全面建立“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工作责任制清单,调整更新市县乡三级防指和3650个村(社)防汛防台工作组人员,调整落实四级防汛责任人4万余人。出台《温州市极端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规则》《防汛防台梯次化人员转移方案》等20余项工作机制。出台《预警“叫应”机制》《预警“两个直达”机制》,今年梅汛台汛期间,向全市台风、暴雨特定影响区域的510万用户精准推送预警信息,向4.1万名基层责任人定向推送工作指令。二是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对标基层体系“六张网”55条标准,推进10个县(市、区)基层体系标准化建设,完成投资3960万元。落实防汛防台培训演练,组织开展“线上、线下”防汛防台大培训活动各3期,累计培训47万余人次,开展实战演练5491场次、参演18万余人次。投资4250万元建成市县两级应急广播平台,基本实现农村应急广播终端村级全覆盖,累计安装终端10550个,覆盖3207个行政村595万人。三是提升防范救援能力。汛期前后组织开展6轮大规模排查活动,排摸重点领域风险隐患4.2万处,发现各类风险隐患2460处,并录入防汛防台在线动态管理销号。更新完善3650个村(社)防汛防台形势图,明确危险源、转移对象、安置点、转移路线及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提升应急物资队伍保障能力,按照抢险救援“全作业链”的要求,建立“队伍一本账”“物资一本账”,突出抓好11个一线防台指挥部的抢险救援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救援力量布局、更新救援物资装备、完善设施设备配备,提升“孤岛救援”能力。四是夯实减灾救灾基础。持续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全市完成避灾安置场所255家,完成率182%,提前超额完成本年度工作任务。统筹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完成11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工作,指导瑞安市、永嘉县开展省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和共建共享。探索推进巨灾保险制度,编制《温州市“1+N+X”巨灾保险试点方案》,温州列入第一批3个省级试点之一。 (四)聚焦快速响应,进一步织密综合救援网络。一是应急救援队伍系统重塑。出台《温州市应急救援规范化建设方案》,实现县(市、区)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队率和村居(社区)应急突击队伍建队率 100%,完成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48支。与红十字部门联合开办应急救护培训班,目前已有1888名队员考取应急救护员证;50%的市级社会救援队伍已完成AED设备配备。强化演练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依据相关预案已组织开展演练活动300余次。二是应急救援体系健全完善。推进基层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在12个各县(市、区)和海经区开展37个基层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在苍南开展“社会应急救援指挥在线”试点应用,推动建立“多跨协同、平战结合、训调一体”的基层社会应急救援指挥协同体系,形成“资源一图掌控、调度一键直达、救援一屏可览”的数字化调度管理新模式。该应用已纳入全省应急系统“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试点并上线运行。推进航空救援能力提升,新增温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等5个临时起降点。三是森林防灭火管控能力有效提升。创新制定《2022年温州市森林防灭火管控力指数》纳入市对县(市、区)的考核,通过季度督改、完善闭环管理、破解共性问题,该做法作为省级交流典型示范。组建市、县山火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建立健全会商例会、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实现“防、扑、查”一体化运行,达到“1+1+1>3”效果。实行市级领导包县、县级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包村居、村居干部包户、护林员包山头地块,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确保“山有人管、火有人防、责有人担”。完善《温州市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手册》,制定《森林火灾现场快速处置流程操作手册》,健全森林火灾现场快速应对处置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扑火专业技能和安全扑救水平,市、县两级开展培训20期1360人,乡镇级开展培训164期3975人。此外市、县两级投入3108.03万元配齐森林消防水罐车和扑火机具装备;市级投入878万元建立市级森林防灭火装备库,确保满足实战需求。 (三)聚焦执法监管,提升依法行政质效。一是重点领域严格执法。1-12月,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行政执法立案1968起,处罚总额6164.09万元,其中非事故类罚款6164.09万元,占比100%。持续推进危险化学品打非治违三年行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查处违法行为226起,查获非法危险化学品约507.13吨,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8人,罚款1263.98万元。二是行刑衔接有效运行。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联络机制、畅通线索移送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强化部门协同。1-12月,全市共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47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90人。建立安全生产公益诉讼县级联动机制,全市10个县(市、区)均已完成与检察机关联动对接。三是抽查监管有效落实。全市系统共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134个,抽查企业1746家(次),抽查任务完成率100%,监管事项覆盖率100%,应用信用规则100%,跨部门监管率60.29%,检查公示率100%。四是建章立制持续完善。出台《温州市应急管理行政执法队分片联系执法制度》,落实执法成效月通报制度、县市区执法工作综合评价机制。出台《温州市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办法》,将举报奖励最高额度提高到30万元,进一步拓宽举报投诉渠道。五是队伍素质全面提升。以赛促训、以赛促练,推动全体执法干部能力提升,组织参加2022年全省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竞赛,获集体第1名及其他8个单项奖。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建立由县市区事故调查骨干力量、有关专家组成的温州市事故调查工作库,进一步提升事故调查工作水平。 (四)聚焦创新实践,推进应急成果转化。一是数字化成果贯通加快。迭代升级智慧应急一张图,加强视频监控硬件建设,新增防汛防台专用视频监控500个以上。在全省一体化平台框架下,创新搭建特色场景,争取“电安星”、“社会应急救援指挥在线”、“安评在线”等3个应用,数量居全省地市第一。其中推进安全评价机构执业行为全过程监管数字化改革场景建设,实现安全评价过程控制全流程线上化、有痕化,解决报告编制人员与实际编制人员不符、执法取证难等问题。全面运用好全省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防汛防台在线、森林防灭火在线、工业企业安全在线。推动省市县“162”体系与县以下“141”体系全贯通,完成防汛防台在线的贯通工作。二是安责险“保险+服务+科技”改革深入。全市累计参保(在保)安责险9235家,累计参保人数300368人,累计保费1.35亿元,总保障能力数1009.81亿元,全市投保企业事故预防服务比达100%,投保企业满意率达100%。三是政务审批深度优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主动对接“最多评一次”改革,建立完善“市本级”各类事项库清单梳理以及“证照分离”数字化改革系统建设,顺利完成省厅的“浙江省应急管理政务审批系统”建设以及市政务服务局的投资3.0系统建设、南威3.0系统的“联办”业务系统升级工作。全市共办理行政许可件355件件,组织现场审查64家次。四是安全宣传提档升级。推出“温州应急”抖音号,开展抖音短视频大赛,推送安全宣传短视频175条,总浏览量近3500万,获赞超28万。开通“安全宣传五进”系列主题直播,线上总参与人数超10万,其中“防溺水”主题直播单场观看人数近6万。开展特色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活动,稳步推进应急宣教体验馆建设,目前已建131家应急宣教体验馆,全力完善基层安全宣传工作格局。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主要目标:2023年全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前三年平均数相比零增长,力争下降20%以上,有效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和有较大社会影响事故。自然灾害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GDP的比例控制在0.9%以内,防汛防台工作中力争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一是构建明晰的责任体系。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省25条和我市30条重要措施,结合“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推进全覆盖责任体系平台建设和使用,建立健全“领导、监管、主体”履职尽责“一本账”,继续实施安全生产季度考核、红黄牌警示、排名通报等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督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二是夯实城市安全运行基础。加强8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用好“3030”闭环机制,落实事故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强化事前研判、动态交流、风险提示单和问题督办警示等机制建设,针对亡人事故、无人伤亡的安全风险事件复盘分析,建立问题发现、整改、销号、回头看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以共性问题隐患整改推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三是完备防汛减灾能力。健全防汛防台“一办十组”实体化运作机制、应急工作机制,完善人员梯次化转移方案,督促细化“五停”“五断”操作细则。及时调整防指成员和基层防汛责任人,加强人员培训和预案演练。持续推进逆周期各类风险隐患排查管控、清单化整治,建立县(市、区)、行业部门专人负责、风险管控提示、定时更新的管控机制。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立足“夏秋冬连旱”的最不利情况,健全抗旱工作会商研判机制,加强供水水库调度,实施清单化精细化抗旱管理。 四是加快救援响应速度。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依托消防、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建成“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力求建成率达80%,其他20%由县(市、区)统筹保障。增建医疗救护、森林防灭火、社会救援等领域地面航空应急救援示范队伍2-4支,实现空地协同高效执行应急救援任务。强化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规范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推广苍南县“社会应急救援指挥在线”应用试点。 五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推进应急管理执法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明确重点任务、进度安排、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及时完成试点任务并推广。强化执法监督,将重要执法数据纳入考核,实施月通报和管控力指数通报,倒逼各地压实责任。定期总结梳理、学习互补,通过每周通报执法典型案例,促进各地执法水平有效提升。 六是打造智慧应急水平。建设370M无线通信网,建立应急视频汇聚系统,全面接入自然资源、交通、文旅、住建、水利、林业等视频监控资源,结合无人机、单兵、布控球等移动监控手段,确保第一时间实现突发事件现场可视化。组建无人机队伍,推进林火监测和瞭望监测系统建设,实施灾害专项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在省厅主跑道下重点打造“小切口,大场景”,打造一批管用、好用、实用的数字化场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