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龙港市多措并举推动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提速增效

发布日期:2023-05-29 15:1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市应急管理局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龙港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部署要求,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长效化运作、全覆盖保障”方针,深入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

一、全面摸排、科学布局。以“情况明、底数清”为要求,组织开展全市避灾安置场所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避灾安置场所建筑面积、功能分区、设施配置等基本情况。一是实现全市102个社区全覆盖,目前我市共有避灾安置场所119处,今年启动新建24处,建成后总计134处,规范化103处(省减灾系统规范化79处),规范化率达90%。同时设立39处临时避灾安置点,实现避灾安置场所全域全覆盖。二是推进学校类避灾场所创建,学校具有大量开放空间,建筑密度较低,作为防灾避难场所有独特的条件优势,根据龙港市委市政府部署,将一体化推进全市所有学校避灾安置场所创建,今年19所临时学校类避灾安置场所的救灾物资和可视化建设将全部完成,明年19所学校将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三是推进大型避灾场所创建。充分发挥体育馆容纳量大、安全性高、改造量小、通达度好等优势,选取拥有体育馆的10所学校和龙港体育馆作为大型避灾安置点。同时考虑龙港市建筑工人数量庞大,专门成立大型避灾安置场所管理专班(副科级干部带队),建立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切实规范大型避灾安置场所管理流程。

二、系统规划、规范建设。一是细化功能分区,把好分区“规范关”。为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在完成房屋安全质量鉴定后,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各个新建避灾安置点进行工程图纸设计,统一规范化建设标准,保证建设工程按时按量完成。二是丰富物资储备,抓牢物资“质量关”。为保障避灾安置点物资统一管理,采用公开招投标形式进行统一采购,按照乡镇级60套标准配备物资,统一运送、摆放,实现物资管理有序。三是强化监督指导,把住场所“检验关”。组织人员下沉社区,按照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现场指导标志标牌和制度牌的安装,确保各项基础设施落实到位。同时,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确保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

三、数字赋能、长效管理。一是对接省市平台,按照省、市要求,全市119个避灾安置场所均已完成可视化建设,并安装人员统计装置,实时掌握各避灾安置场所转移人数动态。尤其针对建筑工地人员转移,更加合理安排每点位可转移数量,有效提升避灾安置场所的利用率和转移人员的合理性。二是打通系统壁垒,利用公安人员信息系统,收集避灾安置人员身份基本信息。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及时将转移人员基本身份信息导入到省减灾救灾平台安置人员信息库里。三是实施考核奖惩。将避灾安置场所管理列入年底绩效考核,并要求避灾安置点按照自查表(100分制)开展自查自纠,完善管理台账,并将自查督查考核结果列入社区年终绩效考核。

四、联动保障、快速高效。建立市经济发展局、102个社区、10支社会救援力量、民营企业多方联动机制,保障基本物资快速高效转运,打通物资生命线。我市已与龙港市尊龙物流签订救灾的运输协议,保障调拨物资一出,能第一时间把救灾物资运送到指点受灾地点,尤其保证千人以上避灾安置点龙港体育馆的车辆随时储备10辆以上,能把应急生活包、棉被、折叠床等基本物资在2个小时内送到,形成物资快速、高效调拨运输机制。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